| 首 頁 | 文化部官網| 關於計劃 | 合作夥伴 |
| 老二媽的故事 | 西屯的歷史 | 烈美堂介紹 | 360度景點導覽 | 省親影像記實 | 社區工作活動記錄 | 文物典藏 | 專題影像記錄 | 鄉土教材下載 | 學校參與 |

 

老二媽的故事

省親遶境活動社會背景

老二媽與聖老二媽

字姓戲

臺中市丹慶季媽祖會


老二媽介紹
老二媽,別名廖店媽(犁頭店廖姓媽祖)在台中當地是膾炙人口的媽祖,被列為犁 頭店媽祖神蹟之一。 民國五、六十年間,老二媽仍然每年回西屯省親駐駕兩夜, 第三天再返回萬和宮,但據說,老二媽返回時總是颳風又下雨,表示傷心落淚,神 轎也不肯進宮,再三請拜才好不容易抬進宮內,讓信眾們頗為傷神,因此就改為三 年回西屯省親一次,停留時間也縮為一個晚上。信眾們也因為怕觸怒老二媽而發願 演戲酬神、施捨窮人。 近十多年來,遶境路線擴大到西屯全區,也增加另一位「聖二媽」一起共襄盛舉, 所以路線分成兩條。老二媽每次回大魚池省親,被當地民眾視為是五榖豐收的象徵 。在老二媽神轎所到之處,皆有設置供桌來虔誠敬拜,有的甚至以流水席來宴客, 非常熱鬧。此項活動成為了萬和宮老二媽的代表文化,也是深具歷史性和在地價值 的文化。老二媽在台中地區已經不是人與神之間的關係,而是像媽媽一樣,信眾們 在遶境的過程中,達到撫慰心靈、解除焦慮的心理功能

聖二媽介紹

聖二媽介紹 聖二媽像黑面細目大耳,垂掛耳環,頭披戴雙蟒頭巾,上頂雙層九龍二鳳冠帽,皆 有六旒。項下披雲肩、身穿蟒袍。雙手以肘擱於椅座扶手間橫置的條板上,足踩雙 獅,姿態獨特。圈椅正面橫題「大正十三年甲子置」;左後側直行刻記「昭和九年 申戌正月重修廖田成、正坤、德洄、天文、祿牛、繼正、以欉、徳茂、正壽、天旺 、祿献、以和、徳哮、萬上、天財、以後」。按此所誌日期,應指日治時信眾為神 像添置座駕,以利巡行遶境,並非指聖二媽製作年代。 耆老傳言聖二媽神像之製作,乃因老二媽每返西屯省親遶境,行程太滿,分身乏術 ,不能遍及各庄。向隅之馬龍潭民眾,遂商請丹慶季神明會,聘西屯水崛頭永安宮 附近之阿新師另行雕塑聖二媽金身,分巡筏子溪畔各庄頭。此說地方人士認係昭和 10年事,與第一點年代相合。然據萬和宮廟史,聖二媽係製作於清光緒12年 (1886),若比對其與大里杙福興宮「湄州軟身二媽」,製作工藝相近,後者約成 於乾嘉之際,前者當不致相去太遠,仍以光緒12年為可能。 聖二媽像頭部用圓雕技法,另與拼接製成的身體結合而成。其上肢的各部位如上臂 、下臂、手腕與雙手,為分別製作後以榫接方式接合。下肢分成大腿、膝關節與小 腿部分,小腿與雙足一體成形,此拼接工藝,使神像易於穿脫更換外覆的服飾,與 固有木雕泥塑一體成型的神像不同,便於外出巡行,反映了在地信仰的特殊神像工 藝技術

 

 

 
   

◆ 110-112年度「文化部社造多元協力跨域共創補助」 ◆計畫名稱:老二媽慶典文化記憶轉譯_巡保・尋寶AR互動展_執行辦公室

◆指導單位:文化部  ◆執行單位:樂橙創意有限公司

◆合作單位:祭祀公業法人台中市廖烈美、臺中市丹慶季媽祖會、僑光科技大學旅館與會展管理系、僑光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設計系

◆資料管理:樂橙創意有限公司 | 電話:(04)2389-9438 | 地址:臺中市南屯區黎明路二段71巷2 號 | 建議瀏覽器:Chrome、IE11以上版本 (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*960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