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首 頁 | 文化部官網| 關於計劃 | 合作夥伴 |
| 老二媽的故事 | 西屯的歷史 | 烈美堂介紹 | 360度景點導覽 | 省親影像記實 | 社區工作活動記錄 | 文物典藏 | 專題影像記錄 | 鄉土教材下載 | 學校參與 |

 

老二媽神轎

 老二媽神轎細部結構

聖二媽神轎

 聖二媽神轎組立流程

印章及香盧


天上聖母丹慶季總理公記

印章為臺中市丹慶季媽祖會持有,根據日治時期宗教寺廟台帳記載丹慶季媽祖會創立於道光11年3月6日(1831),由居住在潮洋庄之廖姓住戶,八十名為會員。主神供奉媽祖(木像),以管理人住所為登記處。印章本體為長方形黃色石頭材質,正面上端橫刻著「天上聖母」。一線隔開後,約於四分之三部位,採直刻方式,從右至左,右為「西大墩丹慶」,左為「季總理公記」,中間夾著「慎」字。印面長3.6公分、寬2.9公分,印章高為3.1公分。,總理屬於非官治人員,有如士紳一樣,處於官、民之間,扮演中介橋樑的角色。官府之所以如此依賴地方鄉治人員,主因在於國家政權向下延伸的能力有限

 

天上聖母丹慶季總理公記

天烈美堂香爐

烈美堂神明廳安奉神明和祖先,在民間信仰上,將信仰、儀式、意念等表現在生活層面,也含括宗祠建築。宗祠象徵神聖空間,每當香爐燃起香火煙霧緩緩上升,讓人的心意上達天聽,人神之間經由香火儀式緊密地聯繫起來。香火儀式中,香爐是不可或缺的用具。烈美堂香爐體為陶製,爐身高22.5公分,口徑寬42公分。爐體上書有烈美堂,爐底座寫著大正十一年(1922)壬戌孟冬月(農曆十月)立,代表其年代。爐體原本有裂痕,目視修補痕跡明顯。根據管理人廖財助所述,香爐經過修補之後,該爐耳為後來增加上去的。公媽爐配有爐耳,爐耳分別安設在公媽爐左右,是給子孫們捧公媽爐時手握的地方,諺云:「傳香爐耳」,表示有後代子嗣傳承之意,象徵「捧香火」、「傳香火」的意思。香爐兩側塑有獅頭,香爐邊緣刻以直線條文裝飾,底座以鏤空菱形紋飾,陶色深紅古樸

 

烈美堂香爐
 

 

 
   

◆ 110-112年度「文化部社造多元協力跨域共創補助」 ◆計畫名稱:老二媽慶典文化記憶轉譯_巡保・尋寶AR互動展_執行辦公室

◆指導單位:文化部  ◆執行單位:樂橙創意有限公司

◆合作單位:祭祀公業法人台中市廖烈美、臺中市丹慶季媽祖會、僑光科技大學旅館與會展管理系、僑光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設計系

◆資料管理:樂橙創意有限公司 | 電話:(04)2389-9438 | 地址:臺中市南屯區黎明路二段71巷2 號 | 建議瀏覽器:Chrome、IE11以上版本 (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*960 )